拿下囊括臺灣離岸風電開發本土化最多項目的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5日簽署彰化外海彰芳及西島兩座風場的陸上變電站統包案,從設計、采購到施工全交由東元執行,合約金額近20億元,總裝置容量600MW,東元預計年底動工,2021年完工,第一階段為100MW預計2021年底聯網發電,第二階段500MW預計2023年聯網。
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臺灣區執行長侯奕愷(Jesper Holst)、東元總經理連昭志今日共同簽署CIP彰化彰芳及西島兩座風場陸上變電站建置,合約金額接近20億元。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伯耕受邀出席指出,經濟部及工業局都很重視CIP與等臺灣廠商簽約,藉此可帶動國內設備商本土化,離岸風電設施可與臺灣產業連結,帶動風電企業發展,水下基礎及變電基礎都與國內廠商簽約。
侯奕愷指出,CIP是今年唯一持續本土下單的開發商,CIP今(5)日與簽陸上變電站統包合約,是CIP采購本土化的重要里程碑,陸上變電站是電力系統發、輸及配電的重要環節,是離岸風電風場并聯的最后一哩路。
侯奕愷指出,CIP的彰芳及西島兩風場是肩負國大國產化責任的風場,CIP把彰芳及西島兩座風場的陸上變電站所有統包工程都交給東元,就如同幾場CIP從水下基礎、風機到海事工程持續簽約,大幅超前進度,政府要求開發商陸上變電站本土化只需采購開關、變電器及配電盤三項零組件,比重占這筆訂單總額25%,CIP卻是100%將陸上變電站統包工程全交由東元。
侯奕愷表示,臺灣在亞洲地區離岸風電居于領先地位,政府從5、6年前開始宣傳示范獎勵、潛力風場場域及區塊開發,海龍、中鋼及CIP等風電商也都在努力執行本土采購國產化,其中CIP去年3月先與三菱重工維特斯簽風機合約,之后與世紀鋼簽下水下基礎鋼構合約、再與臺船環海公司、宏華營造簽署海下工程等合約。CIP預計8月中旬會持續與臺灣風機廠商簽約,展現CIP持續本土下單采購的決心,但希望政府看到本土化所面臨的困難,希望政府對于離岸風電本土采購進行通盤檢討,建請政府要評估有融資可能性及務實執行性。CIP預計8月底前,會向政府提交本土采購國產化報告書。
連昭志指出,東元謝謝CIP,給予東元參與彰芳西島陸上變電站工程的機會,東元于1957年成立,是全球第四大機電商,東元曾有建置陸域2.5MW風機經驗。更期待在離岸風電產業國產本土化,能幫傳統產業振興,也會配合政府政策,東元與太興工程共同承攬CIP離岸風電陸上變電站,會盡力把這個計劃做好。
連昭志表示,東元與泰興工程攜手合作,拿到彰化外海彰芳及西島兩風場陸上變電站統包工程,東元預計今年底施工、2021年完工。東元會全力支援CIP陸上變電站建置案,GIS會由東元觀音廠提供。